别人家的孩子有多重

[复制链接]
查看134 | 回复0 | 2023-4-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江苏南京六合区一名小男孩天天,在给家人留下这样的字条后离家出走了,家人四处寻找无果后报警。警方立即组织民警开展寻人工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发现一名小男孩出现在辖区的一处街道上。
  
  你知道小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吗?答案不是考试,而是父母口中最爱提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之前媒体对未成年人群体一项调查结果的尴尬呈现。每一对父母的心里都不同程度有别人家的孩子的客观存在,而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也有这样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一直稳定排在孩子们最不爱听的话题前三甲,其对广大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13岁的天天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父亲一直以来的管教方式较为粗暴,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其对比,让天天认为父亲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是在这次父亲对他斥责后,他留下字条后出走,幸好是虚惊一场,否则极有可能会诞生一场家庭悲剧。
  
  天天因父亲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对比,一气之下愤而出走的事情绝非孤例。其实在我们周围,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相比,让自家孩子不堪其扰、烦恼不已的事情還少吗?家长们必须清楚,你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会对自家的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重压,如果孩子得不到合理的疏解,很容易给他们留下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对别人家的孩子形成敌视,产生严重的逆反状况。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用一些身边的榜样激励孩子向好向善属于正向激励,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其中一种。家长们科学、适度利用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晓自己的短板,从而迎头赶上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家长普遍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精神需求刺激下,以及过重的教育焦虑氤氲在他们心头的语境下,别人家孩子往往会上演一场场变形记,从正向激励走向负面刺激,而让自己的孩子不得开心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6%的受访者称自己身边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长多。83。4%的受访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可见别人家孩子早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个体都具有差异性。家长们只有尊重这样的差异性,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家长一味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看齐,打着爱的旗号恨铁不成钢,不仅让自己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而且会逐渐丧失自信和自尊,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对父母和孩子毫无疑问都是伤害。
  
  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尽管这句话不是真理,但至少有一定道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最后变得爱攀比,喜欢较劲,凡事总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心理偏盲现象。家长们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摒弃这种现象,摆正自己的心态,多欣赏孩子的优点,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一篇:我只爱我看到的海水
下一篇: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