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42年为中国造34颗卫星

[复制链接]
查看626 | 回复0 | 2020-1-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他因为一碗红烧肉和航天结缘,到苏联学习7年飞机,回国造9年导弹,由钱学森点将、聂荣臻批复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此后42年造卫星34颗,占中国全部卫星的三分之一。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他收获如此评价。
  
  他就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孙家栋。
  
  因一碗红烧肉和航天结缘
  
  孙家栋出生在辽宁复县,1942年,13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然而那时正值二战爆发,孙家栋也随之失学了。6年后,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修俄文。
  
  说来也巧,1950年元宵节本来要去姐姐家的孙家栋被学校难得一见的红烧肉给吸引了,他想:那就吃完再去好了。正在所有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校领导突然来通知:空军招人,今晚必须赶到北京。就这样,孙家栋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机立断报名。
  
  1951年,孙家栋一行30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都得5分(满分)的同学毕业时可以获得一枚斯大林头像金质奖章。孙家栋这个超级学霸心里想着要为国人争口气,7年间他门门考试满分。
  
  1958年,孙家栋带着金质奖章光荣地回到了祖国。那时正值两弹一星事业启动,学了7年飞机的他被拉去研究导弹了。他参加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技术攻关,参加了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
  
  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就在这时,中央决定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孙家栋在建造导弹时的优异表现,早就被钱学森看在眼里。1967年,钱学森直接点名让孙家栋担任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聂荣臻直接批复。这一年,孙家栋才38岁。
  
  人造卫星之父
  
  孙家栋领命,开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他从各单位挑出18名技术人员,组成了后来的十八勇士。他大胆地让方案一切从简,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12字方针。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当《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中国人民举国欢腾,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步入太空的国家。
  
  41岁的孙家栋在航天界一战成名,然而,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孙家栋也只能慢慢摸索,失败更是在所难免。1974年11月5日,大概是孙家栋生命中最煎熬的一天。这一天,我国要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火箭发射还剩几十秒的时候,卫星居然没有按照程序转入自己供电。孙家栋大脑中嗡的一下,他大喊一声:赶快停下来。
  
  如果卫星不能自己供电,也就意味着送上天的就是一个铁疙瘩,什么用也没有。然而,根据既定的航天发射程序,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孙家栋是没有权力叫停的,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他这样做既违反纪律又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不过,鉴于这件事情极其严肃,发射场负责人还是停了下来,检查排除故障后下午再一次发射。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发射21秒后,火箭卫星一起爆炸。所有人数年心血瞬间灰飞烟灭,孙家栋当场晕厥。后来他回忆道:夕阳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几百人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在沙地里一块块捡残骸,数九寒天里,他们不由感叹道:搞航天怎么这么难!
  
  冷静下来后,孙家栋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他们必须要找出问题来。最后发现酿成如此大祸的居然是一小截外表完好内部断开的导线。从这一天起,严格的质量体系和制度开始建立。
  
  一年后的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这项技术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连美国苏联也失败多次,如今被中国彻底掌握了。
  
  后来,大家觉得中国的航天要走上国际舞台。于是孙家栋化身商务人士,带团到美国推销火箭,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有了第一笔生意。
  
  1990年4月7日,当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搭载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进入太空时,中国航天真正迈入了国际舞台。休斯公司董事长说:在休斯公司发射的67颗卫星中,中国火箭的这次发射精度是最高的。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99年,这位造了9年导弹,放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等一堆卫星的70岁老人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功勋。他本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4岁的他被请出山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有朋友劝他:你年纪大了,好好休息吧。这事伤神,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有损半世英名?没想到孙家栋却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年逾古稀的他一趟趟往返北京、西昌等地,布鞋磨破了好几双,日夜惦记着卫星何时发射、何时入轨、何时测控等一系列问题。历时三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
  
  在所有人拥抱欢呼的时候,镜头捕捉到了这样一幕:孙家栋悄悄地走到角落,背过身拿起手绢偷偷抹眼泪。几年来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释放,他说:航天人就是眼泪多,发射失败了哭,成功了也哭。
  
  50多年的航天生涯,孙家栋负责各种各样航天飞行器的研制。29岁研制导弹;38岁研制东方红一号;74岁研制嫦娥一号;81岁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迈向太空时代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工程总师仔细算来,他负责研制的卫星居然有34颗!
  
  2010年,为中国航天奉献一辈子的孙家栋以81岁高龄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第14808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
  
  2008年,79岁的孙家栋将中国探月工程總设计师的接力棒传递给55岁的吴伟仁,而今已经90岁的他,还担任中国航天高级顾问,没事就往航天中心跑。
  
  人们常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只是一个梦想,而孙家栋所代表的航天人就是那群拓荒者,是代替我们完成梦想的人。  





上一篇:普希金的数学题
下一篇:梅兰芳的手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