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了才知碰到的不是石头

[复制链接]
查看74 | 回复0 | 2023-4-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偶尔读到一句话:不要试图去温暖一块石头。初看似乎蛮有道理,细想却觉得毛骨悚然。
  
  石头难不难打交道?难。想想看,草也好,树也罢,都是柔柔的,可以在外力影響下进行一定的改变,唯有石头软硬不吃,寒来它是这个样子,暑来它还是如此模样。然而,仔细考察一番,我们又觉得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其一,石头有很多种,比如花岗石确实坚硬,石英砂岩的硬度就小上许多,我们不能将所有的石头都看成一个类型;其二,冷漠永远不是单方面的,雪只能换来冷,火却能换来热。更何况人是有情感的,也不可以和冰冷的石头作比。
  
  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诗文书画无所不通,当年与弟弟苏辙一起考取进士时,即光芒四射。宋仁宗曾对皇后说:我为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宋仁宗很快病逝了,接位的是他的儿子宋神宗,宋神宗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的新法,就其宗旨而言,是富国强兵,并无问题。然而,由于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也由于重用了急功近利之人,新法推行后,老百姓的负担不减反增。苏东坡来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对底层民众深怀悲悯,强烈反对新法的一些苛刻条款,于是,小人们罗织乌台诗案,想取他性命。
  
  正在皇帝犹豫不决之际,闲居金陵的王安石迅疾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东坡终于保住性命,被流放黄州做团练副使。元丰三年,苏东坡自黄州调任汝州,专门去探望不问世事的王安石,两人手拉着手,品茗而谈,横槊赋诗,煞是亲热。王安石甚至建议苏东坡在金陵买块田地,住下来,过一过清闲的日子。一对政敌就此化干戈为玉帛。
  
  我们不妨想一下,在王安石出手营救苏东坡之前,他们的关系难道不僵硬吗?正因为一方的温暖,另一方做出相等的回应,最终成就了一段政敌之间惺惺相惜的佳话。
  
  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安徽桐城有条小巷,巷南巷北各有主人,他们原本不睦。巷北的主人有点儿不地道,建房时越线侵入巷南主人的隙地。巷南主人很气愤,立即写信报告在京城做大官的家长,目的自然是想对巷北主人施点颜色。家长当即在书信上批道: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领会其意,真的让出了三尺地。巷北那家人深受感动,亦同时让出三尺地,六尺巷因此形成,并名扬于世。巷南人家的主事者叫张英,曾在康熙年间做过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是雍正朝名相张廷玉的父亲。张英的举动显然温暖了邻居曾经的铁石心肠。
  
  做主动温暖他人的人,必须适当地看淡得失。人就像树叶,每一片都有不同的模样和性情。你温暖了别人,有的树叶可能也会温暖你,有的树叶可能根本不当回事。遇到后者,你也不要沮丧,更不要就此改弦易辙,你得相信,以暖报暖的人永远是多数。有了这样的信心,你才会在灵魂注入不熄的火种,你的温暖才不会时断时续。
  
  人大抵看重面子,在乎自己做大还是做小。彼此关系不佳,对方上门示好,一些人会觉得开心、有成就感;对方没主动改善关系,他们便认为人家孤傲,自己得好好端着架子。这些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处于优势位置的人主动做小,不是卑微,更不是低贱,而是谦逊、博大,是超越于寻常人之上的格局。历史上、现实中众多温暖对手的美谈,无不是在一方的主动做小中成就的。
  
  这个世界永远需要体恤和成全,主动温暖他人,才会知道碰到的不是石头。





上一篇:努力的等量换算
下一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玉璞集 YUPUG.COM】